九三学社汕头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汕头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新动能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及时、重要的建议。收到提案办理任务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门致函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和数据局等单位协助办理本提案。现综合有关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聚焦原创颠覆性创新,激活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一是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汕头创新型城市建设)项目、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等,支持我市企事业单位围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实验室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省重点实验室科研攻关能力提升、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民生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农业新进适用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等技术创新需求开展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立项项目共95项。2024年我市企事业单位拟牵头获得省科技奖1项、参与6项。二是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举办产学研“面对面”纺织服装产业专场对接会,积极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促进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与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合作共建“汕头市纺织材料创新中心”,助推纺织服装产业从“制造基地”向“创新策源地”跃升。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举办产学研“面对面”玩具创意产业专场对接会,组织企业代表与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围绕技术难题、合作意向、成果转化等展开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与沟通,促进创意与技术的融合,推动玩具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三是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举办汕头市科技统计培训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规划专题培训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宣讲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宣传知识产权布局、研发费用归集、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等,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年增长、达到771家,484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积极开展工程研究中心创建,目前3个项目在筹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项目在筹建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8家,全市现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3家、市级428家。
(二)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业态新模式新格局。一是力促产业扩量提质。持续完善协同推进机制,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推进产业聚链强链,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汇聚资源擦亮名片,推动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扩量提质,加速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024年,全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数1598家,占全市规上工业70.5%;规上工业产值1787.7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63.7%;规上工业增加值384.8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64.7%。二是积极探索推进清洁能源创新应用。上海电气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已建成,该项目打造了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是广东省首个工业园区级集风光储一体的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零碳工厂。上海电气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吸引风电供应链企业进驻,推动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金平区鮀莲街道88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配套储能项目、潮阳区华能海门电厂基于熔盐储热的调频调峰安全供热综合提升示范项目,以及健信制药等7个用户侧储能项目已经投产使用。成立低空经济产业生态联盟,推动全国首个海岛县无人驾驶低空观光项目落户南澳县,粤东首条低空无人机运输测试航线在濠江区试航成功。四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公共数据在“一网共享”平台汇聚,健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及运营管理的规章、细则与指南,优化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建立公共数据开放负面清单编制和审核制度,优先推进高价值数据资源安全合规开放。深度挖掘数据要素市场需求,鼓励企业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在“三新两特一大”等领域提供数据要素服务,赋能产业链协同创新。
(三)深化创新产业双链条,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汕头科学城全面启动规划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5G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已完成竣工验收。推进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推荐省实验室申报202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二批项目资金等,全力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二是强化高校院所创新支撑。发挥高校院所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作用,汕头大学东校区启用办学,累计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1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二期工程完成竣工验收,累计获批科研项目182项、总资助金额超过1亿元。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培育单位。汕头技师学院与67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粤东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基地、创业服务基地超过100个。三是完善汕头市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运行机制。2025年3月,汕潮揭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成启用,收录汕潮揭三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606台(套),其中汕头市505台(套),潮州揭阳市101台(套),仪器总价值超3.5亿元,有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实现区域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四是高水平办好“南澳科学会议”。举办第十八次会议“中以强光量子光学”、第十九次会议“无序材料中应用材科基因工程与人工智能的挑战和机遇”等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举办22场南澳科学会议并承办7场高端学术活动,累计邀请包括141位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集聚汕头开展学术研讨。五是常态化开展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2022年以来,我市已连续举办29场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涵盖新材料、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海洋产业等领域,邀请149家次高校院所,12家次医疗机构的294个科研团队与698家次企业进行对接,达成合作意向约150项,现场签约34项,计划投入研发资金超过3亿元,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立足资源禀赋向“新”行,培育发展“三新”产业。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为牵引,加快打造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全世界的国际海上风电产业根据地和创新策源地。2024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成功举办,总投资49亿元的勒门I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全球首台18-20兆瓦级风储荷网机组下线,40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加快建设,轴承、齿轮箱生产线项目填补广东风电产业空白,“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基本建成。2024年,新能源规上工业企业91家,产值121.7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4.3%。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聚焦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可降解塑料“三大方向”,培育细分领域龙头。SK聚酯、薄膜高分子母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光华科技成为CSTM(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电子材料领域标准牵头单位。总投资18亿元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开工建设,TCL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基地投产。2024年,新材料规上工业企业302家,产值488.2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17.4%。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加快推进数实融合,2024中数大会成功举办、总投资170亿元的数字经济项目落地汕头,超230家跨境专用通道试点企业运营顺畅,跨境数字经济产值同比增长7倍。“汕头数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获批开展全国首个跨境专用通道试点,上线粤东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立汕智造等项目建成投产,移动AI中心、联通5G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2024年,新一代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48家,产值160.7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5.7%。
(五)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强化技改赋能“两特”产业。把抓工业投资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落实省技改政策,加快技改、普惠资金拨付,加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再贷款,推动超500家企业技术改造。在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加速产业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四大工程”(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纺织工业园区、展会展览中心、产业总部大厦)全面落成。发布纺织服装产业新“四大工程”,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高地,对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着力建设“双基地双中心(新质面料制造基地、国际纺织数贸基地、智能云仓中心、人才融创中心“两基础两中心”)。四届服博会累计办展面积31万平方米、展商数量超2500家,展出产品超50万款、吸引专业观众超27万人。汕头国际纺织城一期、纺织大厦交付使用,首批入驻335个企业、商家陆续开张;全国电商排名前20的贴身衣物品牌85%产自汕头。金狮新材料、坚达聚纤、天浩锦纶、华维锦纶、圣达安等5个项目已开工或投产,补齐全省化纤生产的短板。潮南区内衣家居服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纺织服装规上工业企业818家,产值723.3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25.78%。在玩具创意产业方面,大力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拥有国内塑胶玩具产量、玩具企业3C认证有效证书量、品牌拥有量、IP授权量、专利授权量等多个全国第一。万洋众创城、中科智谷等玩具产业城加快建设,29家企业顺利投产。澄海科创中心、宏腾商贸等创新平台运营成效显著,濠江“深圳汕头数字创意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澄海区玩具创意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玩具创意规上工业企业288家,产值219.1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7.8%。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加快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集中签约总投资超94亿元的产业项目,超研股份成功上市,泰恩康免疫年龄诊断试剂、仙乐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建成投产,亿超大健康生物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高新六合、综保临港、金平月浦等片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加快规划建设。2024年,大健康规上工业企业51家,产值74.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2.66%。在数智技术全面赋能方面,摸查区县数字经济企业典型案例,收集储备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积极组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县级试点申报工作,进一步发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工作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举办“数智赋能·医见未来”2025年汕头医疗健康领域数智化发展研讨会,探索数智时代下汕头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新机遇与新挑战,推动本地医疗机构面对在数字化转型、AI人工智能时代及时转变传统发展思维。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围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为我市深入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注入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再次感谢委员们对汕头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继续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24日

中国政府网
无障碍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