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 政务公开 > 政策
分享到:
关于对汕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50196号提案的答复
  • 2025-10-28 09:14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 尊敬的陈图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及时、重要的建议。收到提案办理任务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门发函市科协协助办理本提案。现综合有关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一、阶段来工作进展

      阶段来,我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要求,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我市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提供澎湃创新动力,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推动出台扶持措施。2022年11月,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汕府〔2022〕105号),一是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支持境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等来汕设立独立研发总部、区域研发中心或创新研究院,采取“一事一议”形式给予建设经费支持。是支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首次认定的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给予初创期一次性经费补助,经市级认定的补助30万元,经省级认定的补助100万元;对首次认定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补助,经省级认定的补助30万元,经国家级认定的补助100万元。是实施研发机构提升行动,对首次认定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补助,经市级认定的补助2万元,经省级认定的补助10万元,经国家级认定的补助100万元。

      (二)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近年来,市科技局制定出台《汕头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管理办法》(汕府科〔2022〕108号)、《汕头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办法》(汕府科〔2024〕20号)和《汕头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汕府科〔2024〕21号)。常态化开展创新平台认定申报工作,通过走访动员,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对有意向申报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及辅导,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截至目前,汕头市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8家,市重点实验室13家。

      (三)加快省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面向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主攻“碳中和化学与化工、高端精细化学品、高端化工装备”三大方向,打造开放式科研平台,重点建设“新化工”综合研究平台。现有人员规模243人,已聚集了10名领军科学家(其中院士4名),组建了18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引聚了一支博硕士占比超74%高层次人才队伍,并与香港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培养一批博硕士。省实验室园区位于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投资近15亿,总用地面积9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已建成高标准化学实验楼与综合服务设施,重点研究团队、中小试项目及“专精特新”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正逐步进驻。建设至今,在高水平研究期刊上累计刊出超500篇论文、申报专利超百项;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类科研项目139项,获各类科研项目资金支持超2亿(含自筹和配套资金);孵化成立7家产业化公司,其中首家产业化公司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冠军,并获得千万级融资;储备了高端微反应器、手持拉曼光谱仪、低碳烃脱氢、新型锂电池补锂材料等一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技术研发成果。

      (四)搭建产学研对接和学术交流平台。2025年,我市已开展汕头市产学研“面对面”纺织服装产业专场对接会、汕头市濠江区产学研“面对面”南方科技大学专场对接活动、2025汕头市产学研“面对面”玩具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专场对接会、产学研“面对面”——走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活动等4次活动,共邀请7家次高校院所,20个科研团队的20位专家教授,与73家次企业进行对接。通过持续加大产学研合作支持力度,推动更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深度合作,提升汕头市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对于《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提案》中提到的“向上海市学习,上海于2024年8月印发《上海市科普基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申报、认定、运行要求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市科协已于2012年制定并印发《汕头市科普基地管理细则》(汕科协〔2012〕50号),该细则同样对我市科普基地申报、认定、运行要求等都作了详细规定。2021年,市科协依据国家、省有关科普工作相关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市发展需要,重新修订了《汕头市科普基地管理细则(2021年修订)》(汕科协〔2021〕65号),不断完善我市科普基地创建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截至2025年4月,汕头市共有26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02家市级科普基地,其中包括71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1家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鼓励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加大共性、关键性研究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汕头科学城建设。

      一是继续服务好省实验室建设有关工作,围绕“碳中和化学与化工、高端精细化学品、高端化工装备”三大研究方向,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生物大分子中试基地建设,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产业化应用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加强高质量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现有孵化企业持续做大做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

      二是继续努力打造南澳科学会议高端学术交流品牌,用好产学研“面对面”对接会等工作机制。紧密对接汕头“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特色工艺、特色食品,大健康”的“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聚焦海洋经济、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汕头优势领域,让南澳科学会议将更精准服务于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推动学术资源向“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集聚,实现“会议议题从产业中来、创新成果到产业中去”的良性循环,为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劲科技动能。

      三是坚持常态化开展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针对“三新两特一大”产业,精准组织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开展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搭建校企联合共建创新平台新路径。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激发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动力。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机制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突破乡村产业发展阻碍,以科技支撑城乡产业升级。

      四是结合我市发展需要,发动更多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单位参与市级科普基地创建中,落实好汕头市科学技术协会、华润新能源(汕头)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科普教育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和汕头市科学技术协会、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加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创建高质量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对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学习广东省十佳科普基地经验,积极推荐条件优秀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申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发挥科普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我市科普阵地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汕头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关注和支持。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科学技术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